
昨天,知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癥在美國去世的消息引發了大家廣泛關注。
正當我們為失去了一位曾經帶給我們諸多歡樂的優秀主持人沉重哀悼之時,也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如今癌癥疾病已成為人類健康最大的敵人,根據2107年中國城市癌癥報告,每個人都有3成患癌風險,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這一串串數據,不由的讓人觸目驚心,手腳發涼。
近年來因癌癥醫治無效而去世的公眾人物還有很多,梅艷芳、沈殿霞、羅京、傅彪、姚貝娜、方靜、陳曉旭、王均瑤……太多太多,在列舉名單之時,同時也聯想到自己的幾位親人也因癌癥帶走了寶貴的生命,不由的一聲長嘆。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目前癌癥患者如此之多呢?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癌癥患者開始熱衷于海外就醫?我們該如何才能正確防范遠離癌癥減少病痛折磨呢?
有人說,是因為生活環境的污染導致現如今人們患癌風險幾率增大。
的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迅猛發展勢頭令世界矚目,創造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業績,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惡化與污染事件的頻繁爆發。粗放的發展方式,在為經濟發展注入巨大引擎動力的同時,也讓環境壓力猛增,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圍城等系列的困境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民眾生存健康的巨大殤痛。
X主席曾經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的揭示了美好和諧的環境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然而從食物到水源,再到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呼吸的空氣,面臨著諸多現實性的問題,轉基因食品、各種添加素、水質污染、霧霾天氣帶給大家的只有恐懼,想到的只有逃離,面對現如今眾多的空氣凈化器、凈水器及綠色食品熱銷的同時,也是出于一種無奈,我想,這可能的確也是導致當前人們患癌風險幾率增大的罪魁禍首吧!
也有人說,導致人們患癌風險幾率增大的原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
在繁華的都市中,“夜生活”已成為大家生活中的常態,在我們小的時候,晚上九、十點鐘上床睡覺已成為常態,而如今卻成為反常,繁忙的工作及應酬消遣,凌晨兩三點入眠倒成為了大家生活的常態,偶爾某一天入眠時間過早反倒會讓人認為是反常,工作晝夜顛倒,煙酒不離口,垃圾食品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想來也的確是誘發癌癥風險的導火索。
還有人說,是因為當前不堪的生活壓力摧毀了我們的健康,導致患癌風險增大。
從身體的機能來論,一個人的情緒的確能對身體反射出眾多信號,當前的人們苦于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以及子女教育壓力咬牙切齒地掙扎著,房貸、車貸、學區房、醫療及養老問題猶如幾座大山壓在每個人的心頭,快節奏的生活不斷地在加深大家的焦慮,而且每天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利益上的糾葛,長此以往,心神不定,身體技能必定出差錯,大大增加了患癌患病的風險。
我們可以從媒體報道及周邊的例子看到,就疫苗而言,很多人開始選擇前往香港或者其他國家進行接種,而對于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為了更為有效的治療,紛紛走出國門,尋求海外醫治,這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而且當前和以往海外治療有些許變化,不再僅限于重癥病患,對于很多還處于癌癥早期或者中期的患者,也開始選擇出國就醫,除了求藥之外,他們也看重更個性化的整體治療方案,不僅尋求更高的治愈可能,也尋求尊重、隱私以及心理感受等對現代醫療服務的更高要求。
這不得不讓人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國人寧可跋山涉水,遠隔萬里,也不愿意選擇在國內醫治,對此我翻閱了大量的相關資訊報告了解到幾個現實性的問題,可能有失偏頗,還望大家能夠指正。
1、現如今國內醫患矛盾不斷加劇,而且國內不斷爆出的一些負面報道引發了眾多人的不信任感。
2、國內高昂的治療費用也讓人望而止步,雖然現如今醫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健全,但對于部分重大疾病治療覆蓋范圍進程緩慢,即便是對于家境富裕的家庭而言依舊是較大的負擔。
3、國外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更多,國內抗癌藥物更新太慢,以肺癌為例,目前國內基本還在使用第一代靶向藥,但美國已經出現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也已經在臨床試驗中,有數據得出,總體而言,中國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31%,而美國則是66%。
4、醫療差距主要是服務,看病,療效當然是核心訴求,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外醫療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服務上。國內醫院一般注重醫療,不注重服務,病人普遍缺乏尊嚴。

出于種種因素,在這個背景下,伴隨著移民熱潮,為了追求那份安全感,選擇移民海外,不僅僅是出于資產配置方面的考慮,更注重對家庭未來的規劃著想,例如子女教育,醫療健康保障,總而言之,更是給自己及家人多一份保障,多一份機會,多一種選擇。
給大家舉一個真實的案例,前兩年我們曾給一位客戶成功辦理歐洲波蘭移民,后來這位客戶被診斷出患有尿毒癥,前期在國內花費了高昂的費用,依舊無濟于事,眼看因為看病治療導致家庭面臨破產,后來想到自己辦理的歐洲居留身份能帶給自己的諸多福利保障,抱著嘗試的心態,在我們的協助下前往波蘭后,果然不負期望,在當地接受了很好的治療,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在治療過程當中,由于自己有當地的社保繳稅記錄,可以享受當地的免費醫療,所產生的其他花費相比于國內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今年七月初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燃了大家對于目前醫療現狀的關注,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和語錄,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只為了能夠踏實的生活下去,而選擇移民,經過重重阻礙獲得海外綠卡,也是出于一種無奈!
此文為原創,作者曹爽,轉載請注明出處,謝絕一切形式的商業轉載,一經發現,將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上述文章部分數據內容及圖片源于網絡,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如被原作者看到,還望諒解,歡迎聯系小編或者直接留言,我們會在后續聲明標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詳情請聯系下方微信掃描咨詢。
